高成本負債+“內卷式”競爭:中小銀行攬儲壓力加劇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然而對於部分負債能力較弱的中小銀行,歲末年初依然通過抬高成本進行攬儲。
近期,多家中小銀行推出各類存款優惠活動吸引新老客戶。除贈送米、麵、油等傳統攬儲手段,還有中小銀行推出可轉化為現金券的積分活動,與存款利息疊加,一年期存款利息到期可實現收益翻倍。
在中國人民銀行“擇機降準降息”的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為,商業銀行存款掛牌利率可能會進一步下調來對衝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影響,那麽中小銀行獲取低成本負債的能力將繼續麵臨考驗。
逆勢加息
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接到了多家中小銀行對於存款業務的營銷電話。其中,某家銀行客服介紹稱,為答謝老客戶,該行為特邀的存款用戶額外贈送150存款積分,積分可以換成微信立減金,即可在消費時當作錢來使用。以1萬元為例,目前該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5%,1年期存款到期可以得到150元利息以及150元微信立減金,相當於利息翻倍。
無獨有偶,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中小銀行為衝刺年底業績,紛紛推出各類存款優惠活動吸引新老客戶。多家銀行推出了存款即可獲得微信立減金、京東卡等活動,這些可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活動變相提升了存款利率。
那麽這些活動的攬儲效果如何?某中小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存款積分的活動對於存量客戶會有一定吸引力。“存量客戶過去選擇在中小銀行存款,大多是因為銀行存款利率相對較高。目前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在2%以上的比較少,疊加加息券後,部分銀行存款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國有銀行利率已經在2024年10月18日調降,進入“1”時代,存款掛牌利率相對高的(601658.SH),其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存款掛牌利率分別為0.8%、1.01%、1.13%、1.2%和1.5%。股份製銀行存款利率隨後降低,多數股份製銀行定期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存款掛牌利率分別為0.85%、1.1%、1.3%、1.3%、1.55%。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當前,銀行業正在開展旺季營銷活動。其間,部分銀行往往上調存款利率、下調貸款利率,推出更多吸引客戶的措施,本質上是一種階段性的促銷行為。一般而言,在活動結束之後,存款、貸款利率將回歸正常。但也要看到,不少銀行仍熱衷於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資源,各種形式的高息攬儲現象屢禁不止。
“歲末年初攬儲壓力更大一些,考核壓力也比較大,部分中小銀行通過上調存款利率來吸引儲戶完成任務,這一趨勢甚至可能延續到春節過年期間,這段時間是資金需求高峰期,銀行攬儲競爭會更加激烈。”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告訴記者,這些攬儲行為對銀行自身負債成本肯定會造成壓力,中小銀行逆勢上調利率,負債端成本上漲,會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此外短期資金增加可能導致資產與負債期限錯配、形成流動性風險等。
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徐雯超告訴記者,受到2024年存款掛牌利率多次下調,以及存款與理財比價效應的影響,中小銀行也麵臨著更大的攬儲壓力。各類存款優惠活動會助推中小銀行的最終成本,從而帶來盈利壓力。
走出路徑依賴
展望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透露,會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601988.SH)研究院分析認為,降息促使利率中樞下行,但存款掛牌利率隨之調降有望對衝影響,疊加資產端“以量補價”邏輯鞏固,在總量層麵對銀行淨息差的影響保持中性。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存款利率可能進一步下降。在此預期下,中小銀行可能仍會麵臨難以獲得低成本負債的考驗。
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中小銀行如何能擺脫困境?
董希淼告訴記者,銀行應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不追求簡單的規模增長和市場份額,既要保持存款業務穩定增長,更要將負債成本控製在合理範圍之內。尤其是中小銀行,要加快轉變經營理念,克服路徑依賴,不可盲目追求存款規模擴張,而是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壓降負債成本,努力保持發展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麥肯錫最新發布的報告通過深入剖析美國TSR(股東總回報)表現突出的銀行後,發現他們業績差異巨大,卓越的TSR業績主要體現在四個運營指標(及風險管理)上:收入增長;通過降低成本使淨息差管理得到強化,提高存款黏性以降低資金成本或加大高盈利貸款投放並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兩者均可改善淨息差;拓展谘詢、財富管理等以收費為主的業務,實現中間業務收入增長;提高成本效益。
這些成熟銀行的發展路徑對我國中小銀行是一個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不過,中小銀行要如何提升存款黏性?
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告訴記者,一方麵要改變存款經營的理念,推動費用驅動型存款、成本驅動型存款向結算驅動型、業務驅動型存款轉型,要重點抓住主結算賬戶這個關鍵,通過提升主賬戶的活躍度增加存款沉澱;另一方麵,要在服務模式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商業銀行屬於服務行業,其本質上的差異比較小,因此要追求差異化還是比較難做到,不過銀行可以通過增值服務上的差異化、服務模式的推陳出新,特別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來推進服務模式的創新,來獲客留客。
董希淼建議,中小銀行應發揮貼近地方政府、社區和客戶的優勢,用好決策鏈條短、決策程序優、決策效率高等特點,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挖掘新的增長點,通過以量補價的方式提升淨利息收入;此外,要致力於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過產品、服務等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客戶忠誠度,進而持續降低負債成本。除了拓展淨利息收入外,還應積極發展中間業務,例如拓展財富管理業務這類高附加值中間業務,進一步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形成對營業收入的有力支撐。
艾亞文認為,中小銀行應通過強化核心競爭力、優化負債結構、發展多元化渠道、深耕本地市場、強化風險管理等策略,有效控製負債成本,比如強化核心競爭力,而非單純依賴高息攬儲;增加低成本存款比例,如活期存款和低息定期存款,同時控製高成本存款產品發行量,以達到綜合負債成本的優化;利用科技手段降低獲取資金的成本,加強同業市場融資;此外,中小銀行也可以加強客戶黏性,獲得穩定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另外,中小銀行要堅持高質量發展路線,提升自身的公司治理水平、風險防控水平,以良好的信用評級和品牌影響力,在金融市場上爭取低成本的負債。”楊海平說。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中小銀行可以考慮做好支付結算這類服務,沉澱資金,從而豐富低成本存款來源。